最后是挖洞和游泳。穿山甲其名来源指的不是真的能穿山,而是快速挖洞。挖洞速度可参考《怒晴湘西》里的“分山掘子甲”,虽有夸张成分,但差距不大。当然,叫它们去挖石头可挖不动。挖洞的“快”也体现在鳞片上,当挖下的土堆积一定程度时,它就会通过鳞片将泥土带出。
另外这鳞片能锁住部分空气,在其下水游泳时能增加一定的浮力,助其在水里畅游。所以这也是古人将其称为“鲮鲤、石鲮鱼”的原因。
防住了众多猛兽,却防不住人类的贪婪!
穿山甲在漫长的岁月里演化出了极具防御性的鳞甲,可以说除了不会飞,爬树入地下水样样行。按道理讲,它们应该在地球上优哉游哉、尽情地吃蚂蚁了,可结果混成了一个濒危物种。它们那遇到猛兽缩成一团,百试百灵的防御招数遇到了人类反而成了最大的Bug,直接被人捡起扒鳞片兼吃肉。
由于东南亚民间盛传穿山甲鳞片有“疏通人体”等多种“莫须有”功效(科学证实穿山甲的鳞片相当人的指甲)及被打上了“野味”标签,每年遭到大量的捕杀。同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穿山甲数量的减少,穿山甲的价格也在猛涨。在黑市上,穿山甲的价格从1990年代的8.5英镑/千克飙升至当今的360英镑以上。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有超过100万只穿山甲被捕杀贩卖。相当于每5分钟,地球上就有一只穿山甲被捕捉。与此同时,我国本土分布的中华穿山甲数量也在急剧下降。估计表明,从1960年-2004年,中华穿山甲共减少了88%-94%,目前被列为“极危”,可以说它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了。ps:中华穿山甲只有台湾省有一野生种群和成功圈养案例。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2018年的评估中,亚洲4种穿山甲已处于濒危和极危的状态,非洲4种穿山甲也到了易危的状态。为了保护穿山甲,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打击措施,但非法捕捉穿山甲的现象依然猖獗。
结语:
由于穿山甲喜欢在夜间出没,行踪隐蔽,所以世界范围内穿山甲的数量依旧是个迷。但单从穿山甲一年一胎(理想状态下)和每年非法捕捉的数量两方面对比,穿山甲的种群数是可预见地减少的。作为一种调控森林蚁群数量、为人类创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动物,却被人类抓来一片一片鳞片扒下,这算不算是一种恩将仇报?
人的欲望虽无法填满,但可节制。若无法节制,只能等等灾难降临。而灾难终将降临......
—END—
文章来源:《现代防御技术》 网址: http://www.xdfyjszz.cn/zonghexinwen/2021/1205/401.html
现代防御技术投稿 | 现代防御技术编辑部| 现代防御技术版面费 | 现代防御技术论文发表 | 现代防御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防御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