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一颗陨石和地球亲密接触后,使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灭绝,地球从此迎来了哺乳动物时代。在哺乳动物一统陆地、海洋的过程中,崛起于始新世时期(Eocene,约5600万年前~3400万年前)的“劳亚兽总目”物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存活至今的类群有食肉目、鲸偶蹄目、鳞甲目、翼手目等。
在鲸类称霸海洋、食肉目陆地上攻城拔寨、翼手目飞向天空之际,作为“后勤”成员的鳞甲目成员,为了不给‘哺乳类一统天下'的霸业拖后腿,它们也演化出了防御能力极强的鳞甲。打不过、跑不赢,那躺地上缩成一个球总可以吧?相信鳞甲目的祖宗应该也是这样想的,但它们万万没想到会有人类这么一个Bug,直接将它捡起来,还把鳞片一片片扒了下来。
穿山甲,世界上唯一带鳞片的哺乳动物!
鳞甲目(Pholidota),意思是“带鳞的类群”,仅包含穿山甲科(Manidae)穿山甲属动物。据考古资料显示,最早发现的穿山甲化石(始穿山甲,‘Eomanis spp.')是在德国南部,时间可追溯至始新世中期(约4700-4600万年前)。后来在北美又发现一个穿山甲化石,历史可追溯至渐新世。所以科学家推测,鳞甲目动物是起源于欧洲的古新世到始新世早期,后在始新世中期一支进入北美,再通过白令海峡进入亚洲。一支在渐新世早期从欧洲进入非洲。
随后因为气候发生剧变,欧洲和北美种群灭绝、北非和亚洲中东部的荒漠化,穿山甲被迫迁移,形成了现代穿山甲世界地理的分布格局:四个种在亚洲,四个种在非洲。
●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印度次大陆: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
●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穿山甲、树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长尾穿山甲。
它们的外形上大体相似,都是身披盔甲、手持利爪、口中无牙,只是大小和尾巴长度有较大的区别。体重在5至27公斤,头体长为42-90厘米、28-35厘米(最大是大穿山甲,体长可达1.4米),舌头可以伸出约25厘米长,五趾间有锋利的爪子。
至于为什么穿山甲要演化出一身的鳞甲?正版的解释应该是动物间“军备竞赛”的结果。毕竟在地球生命多样性的竞争下,在没有捕食其他动物能力的前提下,那就先练些保命装备为妙,于是穿山甲就把自己的技能点全点在了防御上。
而另一个版本的解释是:软体动物像蜗牛都有个壳,节肢动物有坚硬的外骨骼,爬行动物像鳄鱼有角质化的鳞皮,鱼类有鳞片,鸟类有羽毛等等,这些东西的存在都有防御、阻挡伤害的能力。那哺乳动物有什么?有毛?单靠速度、锋利的爪牙估计不够,作为地球新时代的新霸主,必须全面发展,有矛需有盾。经过一番筛选,穿山甲被选了出来,成为了唯一身披鳞甲的哺乳动物(此段纯属YY)。
鳞甲妙用多,集防御、挖洞、游泳一体!
穿山甲身上的鳞甲是由皮肤角质化而来,并在体表上呈鳞片排布,环环相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代将军出战所穿的“金甲”的设计跟穿山甲的鳞甲类似,或许当时工匠的灵感来自穿山甲也不一定。不过由于是哺乳动物的关系,所以在穿山甲鳞片间会发现夹杂一些着稀疏的硬毛。
穿山甲的每块鳞片重约2克,全身约有1000片,总共加起来约占体重的20%。这一身从头覆盖脚的坚硬鳞片,是它们能悠然穿行在地球上悠哉吃蚂蚁的法宝。
首先作为一个与世无争的哺乳动物,并没有食肉动物以成年穿山甲作为捕食目标,但有时真的架不住那些‘玩性大发'的大猫们。像在非洲生活的穿山甲,觅食过程中不免要和大猫们打交道。若碰上狮豹、鬣狗、胡狼,穿山甲立即将自己蜷缩起来,保护柔软的肚子和孩子免受攻击,食肉动物们象征性地咬几口就会放弃。如果真碰到头铁的,穿山甲的鳞片猛然竖起来露出锐利的边缘,能轻易割伤对手的嘴巴。
其次是吃蚂蚁。穿山甲通常利用长长的舌头伸进蚂蚁洞穴里,将蚂蚁黏出来吃掉。在进食过程中,若是受到蚂蚁的攻击,它们只需把眼睑和全身的鳞片收缩起来。数据表明,
文章来源:《现代防御技术》 网址: http://www.xdfyjszz.cn/zonghexinwen/2021/1205/401.html
现代防御技术投稿 | 现代防御技术编辑部| 现代防御技术版面费 | 现代防御技术论文发表 | 现代防御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防御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