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清宫里的神秘装置:敌人一来,皇帝就知道,立

来源:现代防御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今,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在安保级别较高的地方,已经有了十分完善并且能够实时同步的报警系统。 但是,在现代通讯技术被发明之前,古时的安保系统是如何做到报警

如今,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在安保级别较高的地方,已经有了十分完善并且能够实时同步的报警系统。

但是,在现代通讯技术被发明之前,古时的安保系统是如何做到报警的呢?比如需要级别极高的安保系统的皇宫,他们的防御体系中关于报警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件紫禁城中的报警装置:石别拉。

石别拉
石别拉的工作原理

从紫禁城午门进入,在金水桥上可以看到桥边的每一根围柱上面都有一个形状奇特的柱头,柱头整体呈现圆形,外表看起来像一头蒜一样,表面有纹理状的花纹,就是这个一眼看上去是华丽的桥面装饰的东西,就是紫禁城里面的报警器,石别拉。

石别拉这个称呼源自满语的音译,它另一种称呼是石海哨。更加能体现这种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石别拉外表精致且低调,与紫禁城整体的恢弘大气的气势相得益彰。虽然并不起眼,但它起着当有外敌入侵,便可以为整个紫禁城报警的作用,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石别拉的内部构造另有玄机,它虽然是石头材质的柱头,但却并非是实心的,在建造这些石别拉的时候工匠特意将其设计成空心状,并且在桥的主体部分也留下了空档。

紫禁城

所以从上面看石别拉,可以看到一个空心的腔体和一个孔洞向下延伸与其他位置的石别拉相通。这样下来,虽然外表看起来是普通的桥面柱,但实际上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哨子的腔体结构。

在当时,如果有外敌入侵,发现敌情后紫禁城内的禁卫军会拿出一个铜质、三寸长的牛角形状的喇叭,然后将其对准石别拉上方的孔洞吹气,便可发出巨大的“嗡嗡”响声。

只要有一处石别拉被吹响,这种响声便会在各个设置了石别拉的地方同时响起,声音可迅速传遍整个紫禁城,以此便能够达到报警的效果。

那么,这么不起眼的石别拉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呢?可以看出,石别拉整个的设计结构是根据哨子而确立的,这种哨子要产生足以警示的声音,需要很大的音量,这需要发生装置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剧中的禁卫军

1.够强的气

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条件,响声本身就是由空气振动而来。哨子之所以吹得响是因为人给予了哨子气,吹出的气在哨子腔体内部反复回荡、共鸣产生响声。吹得气越强,产生的声音便越大。

那么石别拉需要的气不是一个人对着孔洞吹便可以达到的水平,此时便需要借助装置本身,就是禁卫军拿出来的牛角状的喇叭,可以产生聚集气息,加快气流速度,增大气压的效果。只有这样吹出来的石别拉的声音才足够响,才足以达到报警的目的。

2.发声条件

单纯的强气流如果畅通无阻地流动,并不能产生声响。比如你不能将一根笔直的管子吹响,产生声音的原理是振动,物体的振动带动空气振动、空气振动带动耳膜振动,声音得以被我们听到。

而吹到石别拉内部的强气流要产生足够强的振动就需要足够的挤压和冲击,石别拉内部除了空心的腔体之外还有楔形通路,这样能够将吹入的气流进行挤压使气流变得躁动,在躁动的气流冲击腔体内壁的时候产生的振动便会发出报警声音。

石别拉

3.声音放大部分

躁动的气体进入石别拉的空心腔体时,因为腔体是密闭结构,且出气口比进气口要小上许多。大量的气体在腔体内冲击,碰撞,振动不能释放,只能从出气口出去。这样的设计和哨子相同,进一步地加剧了空气的振动,增强声响。

如果不是密闭结构那么气体并没有挤压过程,可以参照用嘴呼气的现象,吹口哨的时候需要嘴形成小的嘴形才能够发声,如果是大口呼气的话是不会出现声音的。

4.共鸣部分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一个可以吹得很响的哨子是没有办法将声音扩散到整个紫禁城的,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能量消耗很大。

只要在几十米外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就只能用喊的了,而如果是几百米外那么即便喊很大声两个人也很难听清楚对方说了什么。

石别拉

明清时期紫禁城整个的面积有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想要覆盖这么大的面积的声音,单靠一个能量来源是人本身的哨子是不可能实现的。

文章来源:《现代防御技术》 网址: http://www.xdfyjszz.cn/zonghexinwen/2022/0426/494.html

上一篇:三大指数收跌 机构建议关注较优防御能力价值蓝
下一篇:中国要打造小行星防御系统是杞人忧天吗?

现代防御技术投稿 | 现代防御技术编辑部| 现代防御技术版面费 | 现代防御技术论文发表 | 现代防御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防御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